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新店镇新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福祥(左)与鑫垚茶厂负责人宋雄伟交流茶叶生产情况。 新星村茶园绿意盎然。 王福祥(右)登记新星村村民陶德全申办老年人优待证事项。 新星村党委副书记黄光雄在梳理登记近期代办事项。 引 子 王福祥现任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新店镇新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村里的代办员——村级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员。 为破解基层群众“办事远、跑腿累”的难题,2018年6月起,名山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施村级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在全区设立104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覆盖所有行政村,400多名村两委成员担任代办员。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增强乡镇(街道)为民服务能力”“优化村(社区)服务格局”“市、县级政府要规范村(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 名山区推行村级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制定代办服务一卡通指南,增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效能,探索以公共服务改善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截至目前,名山区为群众代办帮办各类服务事项16.8万件,上门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服务近1.1万人次;同2017年相比,全区群众办理事项平均时限压缩60%以上,代办服务效率提升80%以上,办事所需材料减少75%以上。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第二批23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四川名山:‘全程代办’实现农村公共服务‘零距离’”入选。 “现在,我们有7名村干部担任代办员,能帮群众代办8类46个事项。”王福祥说,村级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的实施,推动实现了“一站服务不出村、下沉服务零距离、贴心服务转作风、暖心服务促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新店镇新星村,驻村四日,跟着王福祥体验村代办员怎样为群众提供代办帮办服务,怎样增强为民服务精准性、有效性,怎样增强基层公共服务效能、打通基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足不出村能办事 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村干部兼任代办员,提供清单化、菜单式服务,努力实现让村民办事“最多跑一次” 4月9日,星期六,记者随王福祥一早来到新星村便民服务代办站。“昨天接到好几位村民电话,乡亲们的事不能拖。”王福祥说。 走进屋内,几个办公工位面对面设置,电脑、打印机摆放齐整。10多平方米的房间正中,放着一张木质小圆桌和几把黑色软皮椅。“村民来办事,我们坐在这里说说话,一些事情就办了。”王福祥说。 推行村级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以来,依托各村已有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基础,名山区整合财政资金设立了104个村便民服务代办站,完善代办站硬件设施,实现有标识标牌、有服务承诺、有代办制度、有办理台账的“四有”规范建设目标。 “现在能来办证吗?”打来电话的是66岁的村民陶德全。最近,他听说村里能帮着办老年人优待证。 不大一会儿,一个粗嗓音传进了门:“王书记,王书记!”来人正是陶德全,一进屋,他径直坐上软皮椅,和王福祥攀谈起来。 “您的老年人优待证早该办了,怎么这才想起来办?”王福祥问。 “这不是一直在外面打工,才知道村里也能办证嘛。”陶德全笑着说,“以前办个证要到镇上,还要准备不少材料,麻烦。” “您常年在外面,不熟悉情况。村里搞代办服务有3年多了,以后您办事啊可方便了。”说话间,王福祥拿出空白优待证,为陶德全填写相关信息,同时按照村代办服务的规范程序,做好代办事项登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