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喝上南水北调水,水垢少了,口感更好。”河北省邯郸市邱县陈二村村民马同军感慨。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通水7年多,汩汩清水润北方,让超1.4亿人喝上放心水。 治国必先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水利部坚持推动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等6条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江河湖泊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强河湖生态修复,实施河湖水系整治,完善治理体系,清理整治侵占河湖突出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我国江河湖泊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得到不断满足。 ——系统治水,越来越多的河湖水清岸绿。 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在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长江岸线变成百姓亲江亲水亲绿的风景线。“这里风景如画,我的婚纱照就是在岸边拍的。”市民王芙说。退捕上岸、拆除码头、还岸于江,当地采取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全力守护长江。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江河展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排查整治腾退岸线162千米,黄河实现连续22年不断流,珠江流域等水质持续为优,今年4月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数据显示,2021年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好于年度目标1.4个百分点。 ——从严护水,影响河湖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淮河豫皖省界段发现非法小码头。”接到举报线索后,淮河水利委员会河湖管理处河湖管理科科长吴琼立即核实督办,“交界处从‘三不管’变成‘强力管’,3天内拆除乱建码头,岸线得到恢复。”近5年来淮河流域近8000个“四乱”问题完成整改销号,建成1000多个幸福河湖。 划定红线强监管,水利部明确120万公里河流、1955个湖泊的管控边界。重拳出击治乱象,全国累计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四乱”问题19.4万个。 ——制度管水,百万河湖长守水尽责。 “巡河要腿勤眼尖手快,水里有没有漂浮物,岸上有没有垃圾杂物,犄角旮旯都不能放过。”江西省安福县钱山乡乡级河长曾惠亮每周定期巡河。全县322名县乡村河长上岗,目前县域内地表水水功能区、界河交接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 河长制带来河长治。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建立,31个省份设立党政双总河长,省市县乡设立四级河湖长30多万名,各地因地制宜设立村级河湖长90多万名。2018年以来,省市县乡级河湖长年均巡查河湖约700万人次。 水安全保障更加牢固,国家水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我国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居世界前列,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江河防洪、城乡供水、农田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牢固的水安全保障。 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保江河安澜。 大坝高耸,护佑大江。4月25日,广西大藤峡工程具备全线挡水条件。“工程防洪库容达15亿立方米,相当于100多个西湖水量,可充分发挥拦蓄削峰作用。”大藤峡公司董事长吴小龙介绍。 水利工程为保障江河安澜增添底气。目前全国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堤防长度43万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1万公里。七大江河流域基本形成以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为骨干的防洪工程体系,预警监测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 跨区域跨流域调配能力不断增强,保供水安全。 “洮河水流到旱塬上,自来水通到院子里,不再为吃水犯难了。”甘肃省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民王维琪夸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