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发布智库报告《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全文如下: 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2022年12月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讲生存 讲发展 有尊严 有幸福——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基础 1.1破除14亿人的“人权最大障碍” 1.2协调推进“整体人权” 1.3促进高标准“平等人权” 1.4全面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第二章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当代中国人权观的理论内涵 2.1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核心理念、民主要义、民生追求 2.2当代中国人权观的认识论、实践论、辩证法 2.3当代中国人权观的目标定位、法治路径、评价标准 2.4当代中国人权观的世界情怀 第三章 探索尊重和保障人权新境界——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借鉴意义 ——坚强领导 ——立足实际 ——发展驱动 ——法治保障 ——互鉴包容 结语
导言 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 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发展道路各异,但促进和保障人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追求。 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一脉相承的理念。2000多年前,中国先哲就提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对中国人影响最为深远的儒家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以善良厚道之心为人处事,以“恻隐之心”维护人的尊严,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和睦和谐和善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实现“和气致祥”“和衷共济”。 凝聚人类美好期盼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其第一条人人“赋有理性和良心”,源于中国儒家的仁爱思想,蕴含着浓厚的“中国良心”,字里行间浸透着东方智慧。 中国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人权捍卫者,自成立之日起,就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不懈奋斗。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权事业实现了全方位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中国人权观是在持续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有着基于本国实际的认识视角和思想内涵。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和促进人权,走“基于发展的人权路径”。曾经数亿人的饥饿威胁,使中国深切认识到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近代殖民主义的侵略蹂躏,使中国深切感受到没有主权、遑论人权,没有集体人权就难以保障个人人权。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也没有完全一致的模式。要尊重各国人权发展道路,一国人权状况的好坏,应由本国人民来评判。中国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丰富而多彩、系统而务实,并在不断推进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动力、以“幸福”为目标的当代中国人权观,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注入新内涵。 第一章 讲生存 讲发展 有尊严 有幸福——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基础 年过八旬的大别山区农民储诚明打开族谱,感慨万千:“过去,许多人活了一辈子,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