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 北京航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载荷无人机在进行森林灭火实战演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已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主阵地、高科技企业的出发地。 这里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之一: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上市公司、102家独角兽企业……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从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中关村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束缚,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的创新之路。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1月14日,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以下简称微芯研究院)发布最新成果:成功研发海量存储引擎“泓”。这是目前全球支持量级最大的区块链开源存储引擎,将为长安链的应用提供拍字节(PB)级存储支持。 长安链是我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自2021年初发布以来,长安链已应用于国家级税务监管、可信数字身份体系、政务服务、供应链金融等300余个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团队负责人万明超介绍,在区块链与5G、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新基建相融合的应用场景中,通过“泓”加持,长安链将进一步为可信万物互联保驾护航。 走进微芯研究院的实验室,只见研发团队每人对着两台显示器,飞快地敲击着键盘。电流通过仅有沙粒般大小的芯片,在信号显示屏里呈现着美妙的电波;软件合成平台上,一行行代码在计算机屏幕上飞速“刷屏”。 成立仅仅3年多,北京微芯研究院跑出创新“加速度”,科研成果边研究、边转化、边应用。“微芯研究院的发展,得益于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先行先试下的优惠政策和创新机制。”北京微芯研究院院长董进说。 为了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中关村建立完善“五新机制”,在运行机制、财政支持政策、绩效评价机制、知识产权激励、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等方面推出改革举措,极大释放了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 董进介绍,研究院可以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模式开展技术研发,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包干制安排财政科研经费;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成立专门团队对接,随时了解研发需求,进行协调保障。研究院成立之初,一项科研成果需要中试,但团队从来没和企业打过交道。关键时刻,中关村相关团队上门对接,一个电话拨通了京郊的科技产业园区。两天后,这项成果就在该园区的一家中试企业“开跑”。 “敢为天下先”是中关村与生俱来的气质。瞄准制约创新发展的“痛点”和“堵点”,一批改革举措应运而生。 今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发布《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开展基础研究税收政策试点的通知》,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一位科技企业负责人说:“这项政策既能激励引导企业更积极地投入资金用于基础科研,企业也可以将节约的费用用于自身研究创新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关村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先行先试一批改革政策:出台在京高校、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新政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率先落地公司型创投机构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持续开展投贷联动、设立民营银行、创新医疗器械应用推广等改革试点。截至目前,已有30余项试点政策在全国推广实施。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强劲 “我们建立了国内首创的医疗器械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能够大幅提升医疗器械研发速度与质量,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帮助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实现更可靠更高效的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北京中关村水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京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