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强(右) 黄建平(右) 于君星 马英(左) 拉毛才让 徐昊铭(右二)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合力打造乡村“共富工坊” ■ 钱建强 浙江湖州 南浔区港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文件中提到拓展传统农业范畴到更大范围的乡村产业范畴,既突出明确在一产基础上做好二三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又明确了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并通过完善乡村产业布局来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对此,我深有感触。 这几年,港胡村一年比一年热闹,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行动,村里握稳乡村振兴“接力棒”,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甜。 村民们齐心协力,往纵深处推进乡村振兴。村里剑指“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难题,重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如今放眼望去,农田连片、村庄集聚,游人如织,一派生机。 这些年,村两委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实现内生发展上。依托本地龙头企业技术优势,我们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建起了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为种粮大户提供耕、种、管、收、储、碾、销全链条服务,打造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带动农户1200余户、种粮大户18户增收,实现多方共赢。 现在,村里的废弃老民宅房经过改造提升派上了大用场,引进影视文化产业团队,植入动漫工作室、乡村露营基地等新业态,推出米宝乐园、米宝研学等活动,打造港廊儿童摄影小镇……港廊未来乡村发展充满“活力”,并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 未来,我们还将围绕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等场景,着力构建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南浔韵味的乡村新社区。此外,我们计划和邻村党支部一起,整合古村落资源,合力打造港廊未来乡村“共富工坊”,引入文化创意、休闲观光、特色民宿等多种业态,预计可以推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00多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本报记者 窦瀚洋采访整理
产业支撑要突出产业特色 ■ 黄建平 云南昌宁 大田坝镇清河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要求。驻村3年,我亲眼见证这个边疆民族地区的小村子一步步发展起来,在村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清河村乡村振兴的步子越走越稳。 我所在的村子在2018年按计划全部脱贫。为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抓手。我们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核桃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2022年全村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3万多元,同比增长近18%。 村子要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必须结合本地资源特点,突出产业特色。我们村种植了约4000亩茶叶,为提升村民职业技能,我们邀请了昆明古德职业培训学校的老师,到村里讲授茶叶加工的技艺。新的一年,我们计划引进全新的产业线和更先进的制茶技术,打造更精致的产品,将茶产业由过去较为粗放的模式转为精细化生产,在市场中用我们的特色产品闯出更宽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