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薪火相传向未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40年事业发展亮点特色扫描 新华社记者范思翔 四十年辛勤耕耘,四十载春华秋实。 这是一个从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荣耀的组织:1982年5月29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成立。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以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基金会,4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走过积极探索、成长发展、阔步前进的不平凡岁月。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坚持把握时代性主题根本要求,秉承宋庆龄“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坚定信念,践行“和平·统一·未来”的宗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人文交流为纽带推动民间外交,以赢得人心为关键深化海峡两岸暨港澳交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青少年成长,以脱贫攻坚为重点做好公益帮扶,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影响,树立起良好声誉。 搭建交流平台 融入时代大发展 “‘文化小大使’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对我的激励”“文化传播就在生活中的每个点滴”…… 在今年2月举办的以“筑梦冬奥 相约北京”为主题的2021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文化小大使”活动颁奖典礼上,30名中外青少年获得“文化小大使”称号,以青春之朝气,为促进世界和平注入新力量。 40年来,以推进“民间友好、民生合作、民心相通”为目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先后接待110个国家数万名外国友人,与30余家海外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服务对外工作大局中发挥独特作用;同时,基金会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特别咨商地位,1987年获得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授予的“和平使者”称号。 进入新时代,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以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重点,广泛开展民间外交,做和平友好的民间使者: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青年研习营、中非青年大联欢、亚洲青年文化交流等活动,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网上未成年人保护与生态治理”论坛、宋庆龄儿童发展国际论坛,组派专家团队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等,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围绕国际抗疫合作,开展对外公益援助,先后向10多个国家捐赠价值2000余万元人民币的抗疫物资;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不断健全完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统筹自身优势与外部资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40年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充分发挥孙中山宋庆龄联结海峡两岸暨港澳共同感情纽带作用,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暨港澳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促进港澳人心回归。 从举办内地与港澳青年主题交流系列活动,到办好敦煌文化艺术展、唐代壁画文化特展等走进台湾高校巡展活动,再到连续举办7届“孙中山与宋庆龄研讨会”,推动两岸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在一次次互动交融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发挥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桥梁作用。 拓展青少年事业 培养时代接班人 位于北京玉渊潭畔的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设计大气、功能完备。这座现代化建筑自建成运营以来,已经成为中外青少年沟通了解、互动体验、交流合作、展示风采的开放性、实验性平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40年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秉承宋庆龄“缔造未来”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先后设立“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等奖项,推动青少年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进入新时代,如何加强青少年“拔节孕穗期”思想引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一直探索实践的课题: ——连续3年举办“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创设“未来讲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讲述百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举办“非凡十年·我们的新时代”、百位名家诵读赏析百首经典古诗词等活动,反响热烈; ——创新举办“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等科普活动,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等,推动青少年素质提升、健康成长; …… “参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项目,让我对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林浩曾加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环保和科技创新的相关项目。从那时起,投身祖国科研事业的愿望就在林浩心中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