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努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展现美好图景。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之际,河北广播电视台携手北京广播电视台、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推出特别节目《瓣瓣同心京津冀》,三地记者并肩深入一线,感受协同变化。今天来看第一篇《雄安新区:壮美画卷徐徐铺展》。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王俭: 我现在是在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国中化001大厦项目的建设现场,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地下结构施工阶段,预计明年12月31日前竣工。大厦以"金芦苇"为设计原型,高150米,是雄安新区目前在建的最高的一座大楼,也是雄安新区的地标性建筑。 作为未来雄安新区的主城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被认为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样板间",除中国中化外,中国星网、中国华能两家央企总部也已全部进场施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完成总部选址,五年多来,雄安新区已有24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00多亿元,总建筑面积已达4100多万平方米。 雄安新区启动(起步)区指挥部副指挥长 李波: 截至2022年年底,启动区北部骨干路网搭建完成,生态系统工程骨架初显,互联网产业园、国贸中心、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拔地而起。 千年大计,交通先行。雄安新区总长达545公里的"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网已全面形成,"四纵两横"高速铁路网络正在逐渐成形。城市外围道路、片区连接道路框架、生态廊道、水系等城市"四大体系"基本成型,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陈思如: 我现在是在中国中铁雄安区域总部,去年11月底,中国中铁决定未来要将旗下多家企业疏解搬迁到雄安新区,并加快选址统筹投资建设中铁雄安基地,这是主动率先以产业集群方式疏解落地雄安新区的首家央企。 在此次产业集群入驻中,中国中铁下属企业各有一家子公司迁入雄安新区。目前,已有5家三级子公司在新区注册成立。 中国中铁雄安区域总部综合部部长 范丙文: 未来,(中国)中铁系统疏解企业的业务专家和技能骨干将有序到新区工作、生活,将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等方面与新区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把更多资源业务布局落户到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为有序承接疏解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打好基础,雄安新区先后出台《河北雄安新区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总部企业创新发展六条措施》及实施细则,制定《争取央企二级三级子公司落地三年行动方案》,同时加快住房、薪酬、社保、医保、人才等一揽子配套政策制定,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1+10"政策体系基本形成。雄安新区还围绕市场准入、项目审批、招投标、政务服务等领域提出优化营商环境10条举措,用企业群众办事的省时省力,来打造更强吸引力。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行政审批改革组组长 靳惠: 不断推出企业上市一件事、交房即拿证等特色服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保障疏解企业顺利落地。 截至2022年底,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140余家;引进15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柔性引进专家顾问等高层次人才近300名。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正在向这座未来之城汇聚。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蒋宇萌: |